图片
(杠板归)
这个中成药,真是民间草药的集会啊,七味草药:
姜黄,重楼,杠板归,土荆芥,一枝黄花,绞股蓝,珊瑚姜。
尤其珊瑚姜,就问您熟不熟?
珊瑚姜,以姜为名,自然属于姜科,且如姜一样以根茎入药,有姜的味辛性温。是傣医常用药,傣医常用其治疗癣病,湿疹等。现代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,珊瑚姜在消炎,抗菌,止痒方面属于优等生。
治疗脚癣、手癣、指甲癣的中成药珊瑚癣净含有珊瑚姜的成分。珊瑚姜提取物善于抑制马拉色菌,而马拉色菌常常霍霍皮肤,造成脂溢性皮炎。
本中成药所治,正是针对的脂溢性皮炎(油面风),以及粉刺(痤疮)。
前提,是湿热郁肤。
当湿热郁肤造成民间称为油面风的脂溢性皮炎的时候,画面感就太强了,如油入面。您想,把油与面分开,这得是多高难度的操作。
而脂溢性皮炎的真实状况确实胶结:
皮损为暗红或黄红色,上面覆有油腻的鳞屑或痂皮,伴有瘙痒。
皮损部位可在头顶,眉部,鼻翼,耳后,躯干。发于头顶的可引起头顶脱发,也就是脂溢性脱发。发于面部的看起来满面油光。
因脂溢性皮炎可引起发痒,常被搔抓,导致继发感染毛囊炎、疖肿等,这也让治疗变得复杂。
杠板归以清湿热,是挑战这个高难度操作的主力。
杠板归,茎上密生能划拉手的钩刺,叶片上也有刺,蛇看见都要倒退。用药时,它还真治蛇:蛇盘疮。这是以其味酸性微寒,利水消肿,清热解毒达成的。
而利水消肿,清热解毒,针对的当然是湿热。湿热郁肤,皮肤就像一片沼泽,粉刺与脂溢性皮炎都可产生。
姜黄则获得本中成药的冠名权:
七味姜黄搽剂。
姜黄,外散风寒湿邪,内行气血活血化瘀。湿热郁肤了,用姜黄行气血很好理解,流畅的气血才能让身体发肤活力四溢,并有助于祛散湿热。
姜黄的散风祛湿,针对的是导致皮肤病的两大关键邪气:无风不作痒,无湿不生菌。
但姜黄散风祛湿的时候又能散寒,这也和湿热郁肤相关吗?
这是因湿热郁肤的本质是从脾胃肝胆内生,最终外发肌肤。所以治疗上,除了以杠板归清利湿热以治标,还要健脾疏肝以治本。姜黄正有健脾疏肝之能。同时,湿为阴邪,得温才化,这便让姜黄的温性显得重要起来。
绞股蓝也具有益气健脾之功,其健脾也能起到一定的利湿作用。其清热解毒功效,又对应于湿热郁肤之热。所以绞股蓝既可作杠板归的助手,也可助姜黄健脾。
重楼极佳的清热解毒力,也对应着湿热郁肤之热,可消热毒重导致的皮肤红肿,化脓,瘙痒等。其清热又能凉肝,而肝热也可外发于肌肤,引起皮肤瘙痒。
重楼还有一个重要功效,活血化瘀,这就是姜黄的助手了。其活血化瘀后又能消肿散结,用于消除痤疮囊肿,甚至抓搔后引起的毛囊炎,疖肿。
土荆芥一味药,以活血消肿,祛风散寒除湿,作姜黄的助手。以抗菌止痒,作珊瑚姜重楼的助手。
一枝黄花,既能祛散体内热毒,又能破血,促进血液循环,也可作重楼的助手。
这便是中成药七味姜黄搽剂,全方清热祛湿,散风止痒,活血消痤。用于湿热郁肤所致的粉刺(痤疮),油面风(脂溢性皮炎),止油腻瘙痒等,让皮肤既干净又安静。
另外,日常可食用薏仁红豆汤,或是绿豆冬瓜汤辅助清热利湿哦。
因肝郁可加重湿热,而肝经运行的时间是夜晚11点至凌晨3点,故要避免熬夜,并调整心情以疏肝哦。
最后介绍一下,七味姜黄搽剂也是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呢。
温馨提醒:文章所提供的方子,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,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评测网,配资配资网,炒股配资知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